中耳炎
黃瑽寧:急性中耳炎衛教
2009-03-13 00:00 更新:2022-04-30 05:04
by 小兒感染科 - 黃瑽寧
很多媽媽以為嬰幼兒拍打耳朵就是中耳炎,其實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哭鬧。大孩子喊耳朵痛也有許多原因,可能是外耳炎,也可能是氣壓改變,當然中耳炎是常見的原因。
很多媽媽以為嬰幼兒拍打耳朵就是中耳炎,其實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哭鬧。大孩子喊耳朵痛也有許多原因,可能是外耳炎,也可能是氣壓改變,當然中耳炎是常見的原因。
中耳炎顧名思義,就是中耳腔發炎化膿,中耳腔究竟在哪裡呢?請看下面的〈圖4-5〉。
耳朵構造圖。圖片來源:時報提供
從圖中可以看到,中耳腔是在耳膜的裡面,往內有個咽鼓管(或稱歐氏管、耳咽管)通往我們的口腔與鼻咽。中耳炎的定義就是有細菌或病毒跑到這個中耳腔造成發炎,從這張圖您可以看出細菌從哪兒來的嗎?答對了!就是從鼻咽與口腔,游經咽鼓管,進到中耳腔,進而感染的。因此:
事實一:中耳炎常常發生在感冒之後。
事實二:中耳炎不會因為耳朵浸水,或者耳屎沒掏乾淨而引起。外面來的髒東西,都會被耳膜擋住,不會進入中耳腔,也不會引起中耳炎。
中耳炎是不是很少見呢?答案為否。七五%的孩子在一生當中都曾經有過中耳炎,其中有二五%會反覆的感染;五%至一○%的孩子會因為中耳積膿壓力太大,造成耳膜破掉,膿就從耳朵流出來,把爸媽嚇一大跳。但是請不要擔心,破掉的耳膜經過一週就會漸漸癒合。大部分的中耳炎病患都是八歲以下,再大一點的孩子以至於成人,因為咽鼓管比較粗,功能比較好,就比較不會讓細菌跑到中耳腔了。
典型的急性中耳炎,發生在孩子感冒過後卻反覆發燒,或哭鬧不休,或喊耳朵痛,經由醫師用耳鏡檢查,看到中耳化膿後確定診斷。較小的幼兒不會說耳朵痛,會用哭鬧表現,或不斷的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。
中耳炎的診斷絕對不是"耳膜比較紅"就是發炎,現在許多診所都能將耳鏡的影像投放到銀幕,家長可以看到 1.耳膜紅 2.有中耳積液,那就真的是中耳炎,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時機了。若不符合上述的診斷過程,單憑發燒和耳朵痛就自己決定吃抗生素,那就是濫用了,不僅增加細菌抗藥性,也可能造成副作用,以及增加未來過敏疾病的機率。
事實三:中耳炎並不是都會發燒。
事實四:很多中耳炎都是過度診斷的。
急性中耳炎很嚴重嗎?常常看到網路的文章寫著會耳聾,會聽力喪失,會影響語言學習發展,會腦膿瘍……為人父母看了都很害怕,其實並沒有那麼誇張。誠如我剛剛所說的,七五%的孩子都曾經中耳炎,卻沒有七五%的孩子聽力喪失,也沒有七五%的孩子出現腦膿瘍嗎。二十一世紀我們有很好的抗生素,如果孩子罹患中耳炎,會不舒服,吃藥很辛苦,但大部分就如此而已。
美國兒科醫學會與家庭醫學會有下列共同的治療準則:
- 兩歲以下的孩子,若被診斷為中耳炎,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療十天。
- 兩歲以上的孩子,若不是太嚴重的化膿,可先用止痛藥(Acetaminophen 或 Ibuprofen)觀察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,很多孩子的中耳炎自然就痊癒了。如果症狀持續沒有改善,才使用抗生素五至七天。這樣做不是為了折磨孩子,而是要避免過度診斷,減少抗生素的濫用。
- 有些醫師會很快的建議您的孩子做鼓膜切開術,然而鼓膜切開術並不比抗生素治療效果好。除非抗生素治療已經失敗,我們才會建議做鼓膜切開術。另外,腺樣體和扁桃腺摘除術只對慢性中耳積水有幫助,對於急性的中耳炎並沒有效果。
事實五:對於輕微的急性中耳炎而言,抗生素治療可以等兩、三天再決定使用。
事實六:鼓膜切開術、腺樣體摘除術,和扁桃腺摘除術皆不比抗生素治療效果好。
我常被問到的問題包括:得過中耳炎的孩子可以游泳嗎?答案是可以的。得過中耳炎的孩子可以坐飛機嗎?答案是可以的,只要教您的孩子在飛機下降的時候,喝水、嚼口香糖或吸奶嘴,來幫助中耳腔減壓即可。中耳炎會傳染嗎?答案是不會。
如何預防孩子中耳炎呢?如果您的孩子中耳炎反覆的發作,可能要為他的生活習慣做一些改變,預防他反覆生病,比如說:
- 別讓他吸二手菸。二手菸的環境是中耳炎反覆發作的溫床,家裡有人抽菸的話請務必戒菸。
- 減少感冒的機會。我知道說得容易,做起來很困難。除了均衡飲食與睡眠可增加抵抗力,孩子若反覆中耳炎發作,恐怕暫時不適合再去托嬰中心或幼稚園,減少感冒機率。
- 一歲之前餵母乳可以減少中耳炎的機率。
- 躺著用奶瓶餵奶容易罹患中耳炎。要將頭墊高,四五度角餵奶才不會中耳炎。
- 控制過敏性鼻炎(延伸讀物:從現在開始,帶孩子遠離過敏),過敏性鼻炎是中耳炎反覆發作的元兇。
- 很多媽媽教導孩子「用力把鼻涕擤出來」,這樣的結果造成正壓把鼻涕衝往中耳腔,反而增加中耳炎的機率。反過來說,孩子用倒吸鼻涕的方式雖然不禮貌又難聽,卻不會增加中耳腔的壓力,似乎還比較好一些。但基於社會觀感不佳,折衷的方式,是輪流輕輕擤單側的鼻子。
黃醫師聊聊天
耳屎跟中耳炎沒有關係。小朋友其實不需要幫他們掏耳屎,除了增加耳道受傷與外耳感染的機率,沒有任何好處。有些媽媽用棉花棒掏耳屎,結果耳屎反而越推越裡面,最後就堵住了。耳屎如果不加以清理,假以時日,自己就會掉出來,不用擔心!
連結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56323